“殺了,祭旗?!?br/>
趙弘潤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卻震住了殿內(nèi)絕大多數(shù)人。
縱使是祿巴隆等諸羝族部落的族長們,看向趙弘潤的目光都有些失神,更別說哈勒戈赫、切拉爾赫、阿穆圖等羱族部落的族長們。
那可是烏須王的兒子?。?br/>
整個殿內(nèi),唯獨魏國碭山軍大將軍司馬安,眼眸中閃過濃濃的欣賞與歡喜。
『這才是……這才是……』
向來沉默寡言的大將軍司馬安,臉上浮現(xiàn)幾絲亢奮的情緒。
這份情緒,并非因為別的,而是他終于真正見到了肅王殿下強勢的一面。
是的,盡管在肅王趙弘潤打敗比塔圖,使三川臣服之后,司馬安對這位肅王殿下的看法與評價,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仍有一絲小小的顧慮,因為在他眼中,趙弘潤威勢有余、霸氣不足。
簡單地說,就是這位肅王殿下的手腕偏“軟”,這種軟弱,讓司馬安不喜——這也正是他不喜朱亥的原因。
可今日的這位肅王殿下,他的強勢,讓司馬安都隱隱感到有些戰(zhàn)栗——仿佛面對的并非是這位肅王殿下,而是他的父親,魏國的君王趙元偲。
從始至終,司馬安都是一位『王道、霸道并舉』的大將軍,他提倡『王道為皮、霸道為骨』,說白了,就是面對敵人時,要用最殘酷的手段使對方屈服,倘若對方不愿屈服,那就說明殺得還不夠!
至于王道,那是專門對待自己人的。
因此,當(dāng)初趙弘潤用利益引誘祿巴隆等川人臣服魏國,雖然司馬安也明白利誘的好處,但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抵觸的,因為利誘與他的價值觀不符——他的觀念就是殺,只要是敵人就殺,殺光敵人,剩下的,自然就是自己人了,簡單明了。
而這一次,肅王趙弘潤的態(tài)度,卻讓司馬安感到非常的舒服,雖然他也明白,是因為怡王趙元俼的自盡,讓趙弘潤這位肅王殿下胸腔內(nèi)積累了對五方伐魏勢力的無盡怒意,因此才會出現(xiàn)一言不合就殺使者的事。
但不管怎么樣,司馬安還是感到非常高興,他生怕趙弘潤受到朱亥那些人的影響,變得越來越“軟弱”。
“沒聽到肅王殿下的命令么?”司馬安淡淡說道,用眼神與話語提醒著衛(wèi)驕等宗衛(wèi),還有他身后的碭山軍士卒們。
聽聞此言,司馬安身后幾名碭山軍士卒面色一正,當(dāng)即邁步走向尹敦比。
見此,殿內(nèi)諸族長們這才反應(yīng)過來:來真的?!
“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