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山川湖泊,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蛇蟲鼠蟻等羨慕人類的靈智和美好,便也千方百計地修煉出人形。因為經(jīng)歷了成百甚至上千年艱苦的修行,遂也擁有了種種超乎尋常的玄妙法術(shù)力量,大到搖山撼海,呼風(fēng)喚雨,小至穿穴逾墻,點石成金,他們也因此被稱作妖,神出鬼沒,千變?nèi)f化。
畢竟共用著同一領(lǐng)域的資源,久而久之,為了爭奪資源,人與妖也在所難免地發(fā)生了一些摩擦。妖怪有奇術(shù)法寶,凡人中也不乏能人異士,幾輪爭斗下來,雙方意識到火拼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只會讓損失更加慘重。這才坐下來好好談判,得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人也好,妖也罷,既然都是在人間誕生的,自然都有權(quán)利享用這里的資源,同時也為這里做出貢獻。于是人皇和妖皇簽訂條約,輪流分配這世間的資源,并且各自為政,互不干涉。同時雙方都設(shè)立大量巡界使,對四方各處進行監(jiān)督,如若發(fā)現(xiàn)哪方又挑起紛爭,便可使出強制手段將其阻止。
同時,妖皇派出高手作法,于昆侖山附近開辟了一塊平行空間。該空間有十萬米長,十萬米寬,氣候水土與人間相同。高手們施展出上古秘法,讓這片廣袤的空間別有一番景象,并將這里作為妖界的總部,由妖皇掌管,名曰幽都。
這平行空間乃是虛設(shè)的世界,普通生靈只憑肉眼難以得見。又以結(jié)界隔開外面的世界,非施展法訣不得入內(nèi)。
那些在人間修煉得道的妖,其中修為高深的,或者是管理著一方同族的,會于每年滿月之前趕往幽都,于中秋之日參加妖皇主持的盛會。
人與妖和諧共處,雖然偶爾難免產(chǎn)生不快,但也多是些小打小鬧,不足為患。
人死后,魂魄歸于冥界,他們生前的善惡功過會自動生成在生死薄中,這也決定了他們死后的待遇。那些創(chuàng)下豐功偉績,福澤后世之人,死后會被冥王引薦給天庭,由天帝冊封成仙。那些經(jīng)常助人為樂,多行良善之人,死后會被冥王提拔成陰官,在冥界備受尊敬,或者投胎到富貴榮華之家,一生平安喜樂。功過各半的人,也就是這世上的大多數(shù)人,既沒有什么耀眼的貢獻,也沒有什么卑劣的惡行,庸庸碌碌地走完了這一生,他們離世后,魂魄由陰差帶去奈何橋,喝孟婆湯轉(zhuǎn)世投胎,繼續(xù)這喜怒哀樂,變幻無常。而那些為非作歹甚至惡貫滿盈之人,生前有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尚不清楚,但死后定不會安然無恙,他們要么依據(jù)罪行深淺被發(fā)往十八層煉獄,要么轉(zhuǎn)生后多災(zāi)多難,歷盡風(fēng)霜。
冥界在陸地下方十萬米之下,也是以結(jié)界同外界隔開,普通生靈僅憑肉眼無法窺見。第一任冥王叫做麓祈,他是萱華在人間收的第一個弟子,習(xí)得了萱華至高無上的法門。雖然沒能達到她巔峰造極的境界,但也成為了六界中難得一遇的高手。
麓祈擔任了兩千年的冥王便消失了,在那之前,他留下了一套亙古未有的絕世秘法,名為《輪回經(jīng)》。這功法共有六章,前三章是關(guān)于如何起死回生的,第一章是用在沒有靈力的普通人和動植物身上,第二章是用在有一定修為的妖物,高人或者尋常的小仙身上,第三章則是用在能量強大的人類,天神和妖魔身上的。這三章的難度,也是層層遞進?!遁喕亟?jīng)》的四章到六章,學(xué)透以后便能穿越時空,第四章講述如何去至過往,第五章教授如何到達未來,精通了第六章的學(xué)員,也可以憑借這無上的法門降臨到一個嶄新的世界。至于這個嶄新的世界是各種光景,麓祈在書中不曾提及,后繼的冥王也沒有能夠修成第六章,所以他們也無從知曉那個世界的面貌。
《輪回經(jīng)》太過玄妙,縱觀六界,竟沒有其他任何一套功法擁有這種起死回生,穿梭時空的神奇效果。而《輪回經(jīng)》也只限于歷任的冥王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任何身份的存在都沒有得以窺見的機會。同時,這無上的秘法并不能輕易使用,因為它太過神奇,每使用一次都會耗費施法者大量的靈力,需要施法者打坐運功數(shù)年才可恢復(fù)。況且,起死回生,穿梭時空,說到底還是違反了自然的規(guī)律,使用得太過頻繁,也會折損施法者的壽數(shù)。
人,終有一死,然而這短暫的一生中,也不是都美滿順利,也充斥著諸多煩惱。煩惱使人憂心,苦痛令人傷懷。人們在思索與追問之時,難免會產(chǎn)生各種困惑和費解,遺憾和不甘,懷疑和怨恨。人們的心靈受到了侵擾,生活也自然難以安寧。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套可以愈療人類心靈,幫他們破迷開悟,斷除煩惱的學(xué)說應(yīng)運而生。
最初,是一位名為釋迦摩尼的英俊男子四處游走傳法,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后來,越來越多的信徒自然跟隨他一起傳法,學(xué)習(xí)他精妙的理論。這一派的成員均剃發(fā)修行,物欲不似尋常人強烈,當修煉到最高境界的覺行圓滿時,便可證道成佛,圓融無礙。佛以下是菩薩,羅漢,修行境界的高低也決定了他們的果位。
諸佛之中有一位名喚阿彌陀佛的佛,在他功德圓滿后,憑一己之力在天界創(chuàng)立了另外一片廣袤的平行空間,取名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后世口中的佛界。
這是一片莊嚴,清靜的世界,國土中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七”象征著圓滿,表明極樂世界應(yīng)有盡有,無缺無憾。又有盛滿了八定水的七寶池,池水能消除饑餓,喚起飲者的歡喜心。七寶池有一千由旬,一由旬有四十里,一千由旬就是四萬里,遠遠望去,浩瀚無垠。七寶池的四邊階道,由極樂世界的七寶連綴而成,這七寶分別是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真珠﹑玫瑰。階道上樓閣林立,也是由七寶搭建而成?!俺刂猩徎?,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br/>
“彼國又有阿彌陀佛所幻化之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鵠、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令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往生此世界之有情,分為菩薩種性之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聲聞種性發(fā)心之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與雖作眾罪乃至犯下五逆十惡卻未毀謗大乘之眾生所往生之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另外,上品往生者皆為化生往生,下品往生者皆為邊城七寶蓮花池蓮苞中胎生(雖名蓮苞,實同宮殿),中品往生者則化生、胎生兩者皆有。
極樂世界不入輪回,中之人皆往生,自然無生無死?!?br/>
注:1.釋迦牟尼,佛教創(chuàng)始者。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創(chuàng)始者。此處他們的經(jīng)歷多為筆者杜撰。
2.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引用自《佛說阿彌陀經(jīng)》。
3.七寶的類別,出自《法華經(jīng)》。